拾得

拾得

[ 唐代 ]

唐代丰干禅师,住在天台山国清寺,一天,在松林漫步,山道旁忽然传来小孩啼哭声音,他寻声一看,原来是一个稚龄的小孩,衣服虽不整,但相貌奇伟,问了附近村庄人家,没有人知道这是谁家的孩子,丰干禅师不得已,只好把这男孩带回国清寺,等待人家来认领。因他是丰干禅师捡回来的,所以大家都叫他“拾得”。于唐代贞观年间由天台山至苏州妙利普明塔院任住持,此院遂改名为闻名中外的苏州寒山寺。诗人张继据此留下脍炙人口的《枫桥夜泊》。 拾得的诗文(31篇)

()

轶事典故

  后来贞观年间由天台山至苏州妙利普明塔院任住持,此院遂改名为闻名中外的苏州寒山寺。诗人张绩据此留下脍炙人口的《枫桥夜泊》。

  月落乌啼霜满天,江枫渔火对愁眠。

  姑苏城外寒山寺,夜半钟声到客船。

  处事秘诀

  两人在世曾留下许多诗偈,寒山、拾得的诗(尤其是寒山),具有脱俗的气韵与禅机,对于世俗名利荣华,全不措怀。不唯具有徜徉于大自然的坦荡胸怀,而且往往有警醒佛教徒的精辟之句,因此甚为后人所推重。作品《寒山问拾得》中表现的是他们两人之间的一段对话,可见他们的姿态:

  有一天,寒山问拾得曰:“世间谤我、欺我、辱我、笑我、轻我、贱我、恶我、骗我、如何处治乎?”

  拾得云:“只是忍他、让他、由他、避他、耐他、敬他、不要理他、再待几年你且看他。”

  寒山云:还有甚诀可以躲得?

  拾得云:我曾看过弥勒菩萨偈,你且听我念偈曰:

  老拙穿破袄,淡饭腹中饱,补破好遮寒,万事随缘了;

  有人骂老拙,老拙只说好,有人打老拙,老拙自睡倒;

  有人唾老拙,随他自乾了,我也省力气,他也无烦恼;

  这样波罗蜜,便是妙中宝,若知这消息,何愁道不了?

  人弱心不弱,人贫道不贫,一心要修行,常在道中办。

评价

  寒山、拾得二人佛法高妙,更兼诗才横溢,佛门弟子认为他们分别是文殊、普贤菩萨转世。而且,寒山、拾得二人踪迹怪异,其典型形象总是满面春风,拍掌而笑,民间奉为“和”、“合”二仙。旧时婚礼上,喜堂高挂二仙神像,寓意和气好合。乾隆的父亲雍正皇帝敕封寒山为“和圣”,拾得为“合圣”。

我诗也是诗,有人唤作偈。

诗偈总一般,读时须子细。

()
古风 

男女为婚嫁,俗务是常仪。

自量其事力,何用广张施。

()
古风 

若解捉老鼠,不在五白猫。

若能悟理性,那由锦绣包。

()
古风 

猕猴尚教得,人何不愤发。

前车既落坑,后车须改辙。

()
古风 

嗟见多知汉,终日枉用心。

岐路逞喽啰,欺谩一切人。

()
古风 

踯躅一群羊,沿山又入谷。

看人贪竹塞,且遭豺狼逐。

()
古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