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字典

汉语字典在线查字

查字典·学古诗·让你腹有诗书气自华

字典

猶字的意思

拼音yóu
注音ㄧㄡˊ
部首犭部
总笔画12画 结构左右
笔顺353431253511统一码基本区 U+7336

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
yóu ㄧㄡˊ

  1. 同“猷”。➊图谋;谋划。清王筠《説文句讀•犬部》:“猷、猶一字。凡謀猷,《尚書》作猷,毛《詩》作猶。”《詩•小雅•釆苞》:“方叔元老,克壯其猶。”鄭玄箋:“猶,謀也。”《左傳•成公八年》:“行父懼晋之不遠猶,而失諸侯也,是以敢私言之。”➋道;法则。《商君書•賞刑》:“明賞之猶至於無賞也,明刑之猶至於無刑也,明教之猶至於無教也。”高亨注:“三猶字皆當讀為猷,二字本是一字。”➌道路。《爾雅•釋宫》“猷,行道也”清郝懿行義疏:“猷者,《説文》作‘邎’……又通作猶。”➍言;谈。《玉篇•犬部》:“猶,言也。”➎图画。《爾雅•釋言》“猷,圖也”清郝懿行義疏:“圖謂模寫其形象也……猷與猶同。”➏顺。《詩•周頌•般》:“嶞山喬嶽,允猶翕河。”馬瑞辰通釋:“《爾雅•釋言》:‘猷,若也。’猷、猶古通用。猶為若如之若,又為若順之若。《爾雅•釋言》:‘若,順也。‘《廣雅•釋詁》:‘猷,順也。’”
  2. 副词。➊表示程度。相当于“已”、“太”。《爾雅•釋詁下》“猷,已也”清郝懿行義疏:“猶、猷古字通。”裴學海《古書虚字集釋》卷一:“猶,為‘太’字之義。”《墨子•節葬下》:“若以此若三國者觀之,則亦猶薄矣;若以中國之君子觀之,則亦猶厚矣。”王念孫雜誌:“《爾雅》:‘猶,已也。’言‘亦已薄’而‘已厚’也。”又相当于“更”。《紅樓夢》第六十三回:“越顯得面如滿月猶白,眼似秋水還清。”➋表示某种情况持续不变。相当于“仍”、“仍然”。如:记忆犹新;言犹在耳。《儀禮•大射》:“司射猶挾一个,去扑,與司馬交于階前。”鄭玄注:“猶,守故之辭。”《楚辭•離騒》:“亦余心之所善兮,雖九死其猶未悔。”
  3. 连词。➊尚且。多与“况”配合使用,表示反问。《玉篇•犬部》:“猶,尚也。”《左傳•僖公二十四年》:“竊人之財,猶謂之盗;況貪天之功以為己力乎?”《史記•游俠列傳序》:“此皆學士所謂有道仁人也,猶然遭此菑,況以中材而涉亂世之末流乎?”唐柳宗元《敵戒》:“智能知之,猶卒以危;矧今之人,曾不是思?”➋如果。多与连词“则”相呼应,表示假设关系。《左傳•昭公二十七年》:“天既禍之,而自福也,不亦難乎?猶有鬼神,此必敗也。”《禮記•内則》:“子弟猶歸器、衣服、裘衾、車馬,則必獻其上,而后敢服用其次也。”鄭玄注:“猶,若也。”
  4. 通“由”。清朱駿聲《説文通訓定聲•孚部》:“猶,叚借為由。”➊从。《孟子•公孫丑上》:“尺地莫非其有也,一民莫非其臣也,然而文王猶方百里起,是以難也。”朱熹注:“‘猶方’之‘猶’與‘由’通。”《管子•侈靡》:“猶傶則疏之,毋使人圖之;猶疏則數之,毋使人曲之。此所以為之也。”唐李白《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懐》:“巴人誰肯和《陽春》?楚地猶來賤奇璞。”➋因,由于。《公羊傳•莊公四年》:“紀侯之不誅,至今有紀者,猶無明天子也。”惠棟古義:“猶、由同。”《説苑•反質》:“(晋)文公其知道乎?其不王者,猶無佐也。”
  5. 通“訧”。也作“尤”。罪过;责怪。清朱駿聲《説文通訓定聲•孚部》:“猶,叚借為訧(尤)。”《詩•小雅•斯干》:“兄及弟矣,式相好矣,無相猶矣。”
  6. 和悦貌。也作“油”。《莊子•逍遥遊》:“宋榮子猶然笑之。”陸德明釋文:“崔、李云:‘猶,笑貌。’”《荀子•哀公》:“所謂君子者,言忠信而心不德,仁義在身而色不伐,思慮明通而辭不争,故猶然如將可及者,君子也。”楊倞注:“猶然,舒遲之貌。”王先謙集解引郝懿行曰:“猶然即油然,《家語》作'油'是也。”《逸周書•官人》:“喜色猶然以出,怒色薦然以侮。”盧文弨注:“(猶)當為油。”
  7. 臭草。后作“蕕”。借指恶臭。《管子,地員》:“下土曰五猶。五猶之狀如糞。”《僖四年傳》‘一薰一蕕’,杜注:‘蕕,臭草也。’《周禮•内饔》‘牛夜鳴則痛’,鄭司農注:‘